今日浦东
(摄影:赵辉)
“基辛格博士后来对我说:‘浦东开发最宝贵的不仅仅是建造了那些高楼大厦与高科技工厂,而是你们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你们讲究信用,你们说到做到,投资者才对你们有信心。’”
——赵启正
人物链接:赵启正,年1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工业党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筹)主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早期浦东开发开放亲历者之一。因为他热情积极向国内外说明浦东开发开放的规划和宏伟远景,曾被众多媒体称为“浦东赵”。年至年,先后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兼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会议新闻发言人。本文由赵启正口述、曹正文整理来源:档案春秋
光阴似箭,弹指间,中国改革开放已42年,上海浦东开发也已经30年了。多年来,我常常重回浦东,看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神奇变化,不由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我离开这块火热的土地20多年了,但我对这片土地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当年风云变幻的感人情景仿佛一幕幕话剧在眼前浮现。
这使当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上海有了奔头?我生于北京,读中学于天津,后来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分配在核工业部工作。年调到航天部上海广播器材厂。21年间,我一直是从事科研设计的工程师。年,我的人生发生了转折,先是担任上海工业党委的副书记,不久又调入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后来又任部长,并任市委常委。当年的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对我们这些新干部说,你们走上新的岗位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呼唤!要努力学习,勇于改行,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这使当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上海有了奔头。虽然宣布了浦东开发,地图上规划了浦东区域,成立了协调相关三区两县和处理有关浦东开发的办公室,但这块土地上还没有浦东新区党的机构和行政机构。为响应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上海市决定尽快成立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我于年下半年奉命去了浦东,担任筹备委员会的主任。
?早在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就设想在浦东建立一个“东方大港”,这个美好的梦当时并未实现,现在这个历史机遇突然摆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面前。改革开放是个令人激动的话题,也是一个伟大的使命,它点燃了我们思想的火苗。
孙中山撰写的《实业计划》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这十六个字,让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雄伟的蓝图。那时,浦东与浦西相比,还是一张白纸,浦东开发要达到怎样一个规模与高度,西方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开发浦东是一个口号,而不是一项行动。《波士顿环球报》发表一篇长文说,如果这“野心勃勃的计划”能够成功,美国到时“该怕中国了吗?”当时,浦东新区在法制、体制与机制等方面如何建设,一时还都不很清晰,但已有深圳开发的先例,更有邓小平同志对浦东开发的多项指示,在上海市委的领导下,浦东筹委会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上海市鼓励外商投资浦东新区的若干规定》
(上海市档案馆藏)
?年1月1日,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成立了,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有太多的事要做,就要有清晰的开发思路。我们提出要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要通过浦东开发把上海振兴成为像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那样能进行国际经济对话的现代化城市;浦东开发不只是经济开发,而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
年,浦东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人民币,应该说除了发工资和补贴幼儿园、小学、中学之外就没有多少了。那么,开发浦东必须挖掘一切资源,这既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要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浦东市场。要做到这一切,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内外更多的投资者明白:上海将成为一个与国际经济直接对话的重要城市。
《关于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关于上海浦东新区产业导向和投资指南》
(上海市档案馆藏)
那时,我与不少国内外人士谈起浦东时,发现许多人还不认识浦东,甚至不知道浦东在哪里。一次,一家美国航空公司总裁和我在和平饭店会面,他面对窗外的黄浦江问我:“这里到浦东远吗?是上高速?还是坐飞机?”我觉得这是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在年初访问了迪士尼总裁佛兰克·威尔斯,提出在浦东建设迪士尼的建议,其实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引起海外媒体的注意,使浦东出名,进一步吸引世界投资者与我国投资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qh/1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