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巴巴多斯 >> 人口种族 >> 正文 >> 正文

BBC又揭黑历史这食物每年害死万

来源:巴巴多斯 时间:2020/10/17

我们从小就知道,糖吃多了不好。但是,你知道平时吃的多少食物中都含糖吗?

一顿饭里可以没有肉,也可以只有一点菜,但绝对会有一坨糖。麦片、谷物、排毒果汁,一切生活中看似健康的食物,竟然都有糖的身影!

早在年,WHO就曾呼吁全球戒糖。然而,在过去50年,全球糖消耗量还是激增了3倍。

糖,到底是如何入侵各种食品,又是如何让我们违背本能,忽略近在眼前的危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BBC纪录片《耽于享乐——糖》(Addictedtopleasure——sugar),就为我们揭开糖的谜团。

纪录片一开始,主持人布莱恩先自首:自己正是一个典型的糖瘾患者。

他从小被姐姐带大,品尝过各种美味的甜品、糖果是童年时期最常见的娱乐活动。然而长大后,布莱恩却发现这种爱吃糖的习惯,让全家5个孩子,有4个都患上了糖尿病……

这让我们很难想象,糖在短短几百年前,竟然无人知晓。

在中世纪时期,我们祖先能吃到的糖,只有水果和蜂蜜,甜食供应十分短缺。

后来,约在公元年,人们偶然发现了南太平洋的一种巨型野草,这种野草带着甜味,最初在新几内亚进行繁育和种植。

这种野草,正是甘蔗。

13世纪,甘蔗传到了中东,中东商人又将它带到了欧洲。在当时,糖的价值相当于珍宝,是地位的象征。

所以,奢靡的英国皇室最初将糖作为一种艺术介质,用于建造雕塑,而不是一种食物。据说,亨利三世因为订购了1.4千克的糖而名声鹊起。

到了16世纪,糖依旧极其稀有,但除了做雕塑外,它开始被人食用。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就特别喜欢吃糖,爱吃糖导致她的牙齿变黑,由此宫中女性便以黑牙为美。

17世纪时,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英属殖民地开始种植大量甘蔗。位于加勒比海岸的巴巴多斯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被甘蔗种植园所占据。

但是由于液体的甘蔗汁很难运输且容易变质,大批量制糖成了当务之急。

在利益的驱使下,具备工业规模的制糖厂不久就建立了起来。通过将甘蔗汁熬成糖浆,再冷却、搅拌,终于制出人们视若珍宝的产品——红糖。

工业化生产和运输,大大降低了糖的成本,这让糖终于有机会走出皇室,一些富裕的家庭也能购买品尝。

到了19世纪,由于拿破仑发起战争,导致法国到加勒比海的贸易航线被英国海军封锁,极度缺糖。好在,科学家在这时候发现了甜菜制糖的方法,欣喜的拿破仑立刻下令大量种植甜菜,并提供资金建造工厂。

短短几年后,就有40多家甜菜制糖厂诞生。

于是,糖价再次下降。到了年,糖成了大家都买得起的商品。

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糖,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中。首次出版的《教授奶油葡萄酒、马奇面包和葡萄干布丁艺术》的食谱大受欢迎,销量甚至超过了圣经!

之后,人们甚至发明了含糖咖啡,让英国在短短几年内出现上千家咖啡厅,其中每一家咖啡厅,都将糖和快乐直接传递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含糖面包的诞生,使英国所有工厂的工人,将下午茶视为难捱生活中的唯一安慰。每一次下午茶,都成为驱动工业革命的燃料;

含糖巧克力的诞生,成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供应给士兵的食物。每一块巧克力,都能在眨眼间让人体内的多巴胺飙升。

战后,各类糖果甜品开始抢占市场份额,给孩子们不停灌输快乐美好的品牌记忆。比如20世纪初期成功发明牛奶巧克力的吉百利,包装上画着:大大的笑脸,有趣的小丑。

还有永远面带微笑的朗特里果味糖男孩,画满爱心的奥珀尔水果糖……

各种朗朗上口的广告词也让人难以忘却:奇巧巧克力:“波利,来拿奇巧巧克力,我们大家要喝茶了!”邦蒂:给你更多;救生员:拯救你的生命;马拉松:让你永远跑下去……

这些品牌会花大量时间起好名字、设计包装,明确自己的品牌市场定位,直到让孩子们乐滋滋地打开通往内心的大门,愈加不可避免地滑向糖的海洋……

为了了解人类为何如此喜爱糖分,布莱恩来医院,向托尼·戈德斯通医生请教。

托尼医生先给一批试验者看过美食照片后,在对他们进行脑部断层扫描。结果发现:这些受试者

对高热量的甜食反应相当强烈。

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大脑不仅对甜食充满喜爱,还容易对甜味上瘾。

医院的医学专家莫顿·科林根巴赫指出:

当我们喝下一杯含糖饮料,它产生的愉悦,是由大脑中两个区域相互通信产生的。想喝饮料的感觉,和我们喝下饮料并爱上它的感觉,是在大脑中的不同的2个部位。

但在上瘾者的大脑中,这两个部位“拒绝”相互通信。

也就是当他们喝饮料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大脑并不会将这一信息传达到产生快乐的区域,他们自然就不会感到满足。为了继续达到需求,只能越喝越多,可是这两个部位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差。

就像你口渴的时候,明明喝了水,却一点都不解渴,随着时间过去,你只会越来越渴,需要不停的喝水,最后就会产生上瘾行为。

现在看来,喜欢糖这件事,并不是个人爱好,而是人类的生理本能。

当我们想要减肥,或为了治疗糖尿病而拒绝糖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在用本能来违背我们的意愿。

好在,我们仍然可以靠自己来摆脱糖瘾,纳维德·塞塔医生的诊所,就提供戒糖解决方案。

塞塔医生就职于苏医院,他一直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领先专家。他发现,如果在幼儿的饮食中添加了过多的糖,就会刺激他们的味蕾发育,此后总会想吃甜的东西。如果不改变他们的味蕾,这些孩子最终就会对糖上瘾。

好在治疗糖瘾,只要需要约2-3个月的时间。只要逐渐减少饮食中的糖分,就能“改编”味觉程序,改善糖瘾。最终达到一种少吃糖,但还能享受饮食的程度。

当人类发现糖的时候,或许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对它如此迷恋。从17世纪在巴巴多斯大量生产,到成为如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商品之一,多年的时间里,糖一直勇往直前。

而我们的身体在多年的时间里,根本还来不及快速进化出应付甜品攻击的系统。

可以说,现代精制碳水化合物的大量入侵,已经直接关乎我们的生死!

据统计,由摄入过多糖造成的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和肝病等疾病,每年间接导致万人死亡!

你,今天戒糖了吗?

逛丢糖商城

参考文献:

1.段富津.糖是现代慢性病的“主犯”[J].健康指南:医疗保健服务,(2期):33-34.

2.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rkzz/17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