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巴巴多斯 >> 国家象征 >> 正文 >> 正文

论ldquo山海经里的怪兽们竟然

来源:巴巴多斯 时间:2022/4/19

最近,意公子(意外艺术)发现《山海经》恐怕是一本靠谱的科学著作。因为里面的那些神奇的怪兽们,不仅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还有很多活到了现在!

以下是意公子从《山海经》里选了九个神奇的怪兽和它们的出处,笔者据此再对应《山海经探秘》里的发现来加以对照,以飨读者。(图片来源:意外艺术)

1

神奇指数

★★★

A?鼠[císhú]

出自《东山经》第三座山:栒状之山。山上“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鼠。”(摘自原文)

从以上原文看,长得像狗但有六只脚的怪兽显然是用来指桑骂槐的,骂的应该是跟屁虫之类的人物,所以才会有一个谁看了都会笑的名字“从从”!说明这头怪兽是个“如真包换”的假货,但紧接着出现的鸟却可能是如假包换的真货了。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叫几维鸟。

几维鸟,又叫鹬(yù)鸵。它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细如丝发,但是由于翅膀退化,无法飞行,是一种不会飞的鸟。

新西兰几维鸟银币

几维鸟很容易受到惊吓,所以经常在夜间活动觅食。它们的寿命很长,能活到30岁呢。

芦鸣发现:栒状之山可能是指新西兰以北的新喀里多尼亚岛(法属),其处于南回归线附近。《山海经》的表现手法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这座山的怪兽从从(从阳)是否还有暗示“回归线”的可能值得一探,而?鼠依据几维鸟的外表特征来塑造是非常可能的,但因此将?鼠确定成几维鸟恐怕是低估了古人的想象力。

几维鸟主要分布在新西兰,是新西兰国鸟的像征。

橐蜚(tuófěi)

出自《西山经》第九座山:羭次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蜚,冬见夏蜇,服之不畏雷。”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叫猴面鹰。

猴面鹰,是猫头鹰的一种,均属中型猛禽。主要以鼠类和野兔为食。平时有轮流用单脚站立的习惯,也有可能因此被古人误认为是长着一只脚。

捕猎时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同时发出尖叫声,使猎物陷于极度恐怖之中,而束手就擒。猴面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芦鸣发现:羭次之山可能位于意大利半岛(山海经探秘),怪兽“嚣”似乎暗指气焰嚣张的古罗马帝国,而“人面独脚”的怪鸟橐蜚则有可能指向了古希腊女天神雅典娜。据说,雅典娜的爱鸟就是猫头鹰,而且古希腊人对猫头鹰非常崇拜,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同理,把橐蜚解读成猴面鹰则有贬低古人智慧的嫌疑。古人断不会将两只脚的猫头鹰用”一足”来加以描述,何况《山海经》里的鸟兽都是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来刻画的。

C飞鼠[fēishǔ]

出自《北次三经》: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叫鼯(wú)鼠。

外形类似松鼠,但不属于松鼠,而是鳞尾松鼠亚目的小动物。鼯鼠前后肢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但由于它们没有像鸟类那样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只能可以帮助它们在树间快速的滑行。

近年来,因为滥捕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小鼯鼠们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芦鸣发现:天池之山位于北美洛基山脉,故此飞鼠用的应该是实名,指的应是北美飞鼠。句中的“文石”不仅用来暗示北美岩画(更可能明指北美岩石上的甲骨文),而且暗示北美飞鼠不垒窝而居住在现成的岩壁石缝或洞穴的习性与远古人类相似。(注:北美洲岩石过去十几年已发现了许多中国商朝的甲骨文)

2

神奇指数

★★★★

A犰狳[qiúyú]

出自《东次二经》:余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叫,见则螽蝗为败。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也叫犰狳。

犰狳白天生活在洞里,晚上出来找食物,喜欢吃白蚁、蚂蚁、蛇、腐肉和植物。

犰狳特别善于保护自己,虽然腿短,但是跑起来速度却相当惊人,躲到自己挖的洞里后,拿自己坚硬的外壳像“挡箭牌”一样顶着。

如果这两招都不管用,它们还会装死,把自己蜷成一团,躲在自己的“盔甲”里。

芦鸣发现:余峨之山位于南美洲哥伦比亚,而犰狳恰恰是生活于中南美洲的濒危物种。看来这个兽假不了。

B雍和[yōnghé]

出自《中次十一经》第六山:丰山。有兽焉,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叫赤秃猴。

赤秃猴,长着一张令人震惊的红脸。因此南美洲人给它起了个绰号“英国猴”,以纪念第一批前往它们国土的英国人。

在我们看来这猴子的脸红得可怕,对雌猴来说,脸越红的雄猴,看起来越有吸引力哦!

虽然在几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可能出现过这种猴子的身影,但现在只有深入巴西的自然保护区,才可以见到它们了。

芦鸣发现:《中山经》里的丰山似指马来西亚的最高峰,基纳巴卢峰(刚好由六座锯齿形山峰组成),而这里所谓的兽“雍和”恐怕不是用来实指具体的野兽。在地理上,其最大的可能是用来形容活火山的状态;在人理上,“雍和”或许暗示了印尼和马来半岛曾经存在的古老帝国。(注:前不久在印尼西爪哇省发现比埃及还更早的金字塔遗址)

C鹿蜀[lùshǔ]

出自《南山经》: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叫斑驴。

斑驴是普通斑马的亚种。一般体长2.7米,尾巴近1米,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是南部非洲的一种动物。

由于斑驴肉质鲜美,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但欧洲人的入侵给斑驴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他们不喜欢吃斑驴肉,而是看中了斑驴的皮毛。于是他们大量猎杀,剥下斑驴的皮运回欧洲市场出售,斑驴数量大量减少。直到了年,人们再也捕捉不到野生的斑驴了。

现在科学家通过克隆技术,让驴和斑马结合,不过就像骡子一样,他们的后代也不能繁殖。

芦鸣发现:杻阳之山是东非肯尼亚的海岸山,而鹿蜀虽然有斑驴的影子,但显然不是《山海经》所力图描述的一种动物。鹿蜀作为《山海经》第二位有具体名称的怪兽,是随着第一次出现的阴阳概念而生的。这个前提对于把所谓的“鹿蜀”解读成五行的“路数”来说,就有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因此,谁若懂得了阴阳五行的“路数”,谁的子孙就必然获益的说法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这也是为什么鹿蜀必须具备五个特征:如马(会行走)、白首(道行老)、文如虎(有威仪)、赤尾(生生不息)、音如谣(明摆着告诉你鹿蜀是个谣名,所以要懂“路数”才行)!

3B文鳐[wēnyáo]

出自《西次三经》第六座山:泰器之山。观水也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叫飞鱼。

飞鱼的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但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当遭到攻击时,才会飞出水面。事实上它们不是飞行,而是利用有力的胸鳍从水中一跃而起。有些飞鱼跃起后,能在水上滑翔长达45秒呢。

在加勒比海东端的岛国巴巴多斯,那有上百种飞鱼,小的不过手掌大,大的有2米多长。

《山海经》里记载,看到这种鱼,意味着天下丰收。简直活生生的古代版锦鲤嘛。

芦鸣发现:飞鱼并不擅长“夜飞”,所以《山海经》里的文鳐鱼并不一定指飞鱼,而更可能用飞鱼的特征来形容常梦想着飞天的“人欲”!

C旋龟[xuánguī]

出自《南山经》“杻阳之山”。在“鹿蜀,佩之宜子孙。”之后:“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意公子说:现实中,它叫鳄龟。

鳄龟是乌龟和鳄鱼的合体。嘴巴很奇特,像老鹰的嘴,前端的上下颌呈钩状,锋利无比,咬合力惊人。尾巴又细又长,硬得像钢鞭。和其它龟不同的是,它的头和脚不能缩入壳内。

鳄龟吃得很杂,小鱼,小龙虾,贝类、水果蔬菜、动物尸体都不放过。鳄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不过国内也能看到许多小鳄龟的。

芦鸣发现:《山海经》里的旋龟就像鹿蜀一样不是用来指具体的生物龟,而是用来暗示六道轮回的旋回规律的。因为有五行,就会有六道。所以说“其音如判木”,听明白的人就知道它在说“判别是非曲直的眼目可以发现六道的真相”,所以“判木”之“木”加一“目”可得真相的“相”,人一旦明白了这一层,自然就不会耳聋,而懂得做人是必须守住底线的。故曰“可以为底”。

END

………………………………………………………

长按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xz/22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