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国籍是外国的,但骨子里是中国人。
华侨,亦被称作“海外华侨”,华侨属于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国公民,但长期居于国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国永久居民身份者,称之为“华侨”,仍保留本国公民身份,仍然受到本国法律保护。华侨不包括因公在外工作者等其它职业的人,留学生,对外援建工作人员。
中文名:华侨
外文名:OverseasChinese
别称:海外华侨
基本解释:中国人侨居外国者
拼音:huáqiáo
侨居国外的中国人。老舍《二马》第五段五:“中国留英的学生也分两派:一派是内地来的,一派是华侨的子孙。”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我们不能把华侨估计太低,他们在海外亲身受到压迫和痛苦,老实说,比我们工商界还要爱国。”
华侨、归侨是指哪些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为了适应工作中的需要,国务院侨办等有关部门对上述概念做出了具体解释:
一、华侨
是指旅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一)“旅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外籍华人
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
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四、侨眷
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一)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外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视为侨眷。
中国人移居国外,可追溯到多年以前的古代。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有“丝绸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东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乡。进入唐代,才有较多的中国人定居国外,这可视为华侨史的开端。
纵观多年来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唐代到南宋(一年),为海外华侨逐渐出现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而东南亚各地仍然比较落后,于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各地从事贸易。其中有一部分人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第一代的华侨。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多人。
第二个时期,从元代至清代中叶(-年).为华侨出国大量增加和华侨在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基础逐渐确立的时期。这个时期,明朝海禁开放,促进了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东南亚部分地区已变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贸易中继地,迫切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手工业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渔民和手工艺人出国,加之明朝太监郑和率两万多人的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也为中国人出国经商和移居国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个时期,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海岸,北起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迄印度尼西亚群岛,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万以上。
第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一年)。为华侨大规模移民高潮时期。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外是国内、国外两方面。在国内,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急于寻找生路;在国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因此,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移民的主要方式。这种贩卖活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20世纪初趋于衰落。在这多年里,中国约有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从而奠定了今天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格局。这个时期的华侨人数已达多万人。
第四个时期,从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90年代。这个时期,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但由于东西方经济的差异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移民政策的调整,仍有不少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居民,也有不少人迁居国外。这个时期,随着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外华侨华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估计已有万人。其中90%已加入当地国籍,华侨大约只有万人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驻外使领馆、侨务部门和侨社的估计数字.从各方面来看,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约为.8万人,其中约有万为近20余年间从大陆迁出的新一代华侨华人,分布在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已加入所在国国籍,属外籍华人。除个别的内陆国家和偏远的岛屿地区之外,环球皆有炎黄子孙的踪迹。
从大洲分布来看,亚洲为万人,占83.7%;美洲万人,占9.9%;欧洲万人,占4.9%;大洋洲32万人,占1.2%;非洲9万人,占0.3%。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85.5%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万)、泰国(万)、马来西亚(万)三国就有万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多。 居住华侨华人1-10万人的有文莱、老挝、朝鲜、韩国、尼泊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马、危地马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鲁、阿根廷、厄爪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圭亚那、苏里南、新西兰、塔希提、西萨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0-00人的有26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人以上,不足0人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以上共个国家和地区。其余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合计起来不过多人,多则几十人,少则三五人。
按华侨华人的祖籍划分,广东籍占54%,福建籍占25%,海南籍占6%,其他省、市、自治区共占15%(其中以台湾、广西、山东、新疆、云南为主)。在东南亚,粤籍、闽籍和其他省市之比为5:3:2;而在亚洲以外,粤籍占绝大多数。若以方言划分,使用闽南(泉州)、广府(广州)、潮州、闽东(福州)、客家五种方言的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80%左右。使用前三种方言的,每一种都超过万人,后两种则约万人。
新中国建国不久,一切欣欣向荣,许多华侨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国国籍而背上“忘掉祖国”的骂名。但年4月27日,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见当地华侨时却给他们泼了冷水。他说:“如果在我们国内,有几百万外国侨民,他们也是双重国籍,我们政府好不好办事呢?凡事都要推己及人。”不过,为打消华侨们的顾虑,他强调:“选择了别的国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他甚至还多次说这是“亲戚关系”,“你们入了当地国籍回中国,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并随时“欢迎你们回娘家嘛。”
新中国成立初期,适逢冷战时期,东南亚华侨国籍与待遇问题使中国与当地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紧张和困难。同时,“双重国籍”是当时西方阵营指责华侨为“第五纵队”的“证据”。这也是东南亚国家怀疑华侨忠诚的主要根据之一。显然,新中国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海外华侨问题”,不仅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而且也不能保障华侨在所在国的安全和正当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出了决定:
一、放弃多年以血统为准的国籍;
二、鼓励华侨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但必须根据自愿;
三、不赞成实行双重国籍。
于是“华人”这个名词就开始出现了。现状,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尚无精确、科学的统计数字。
从大洲分布来看,亚洲为万人,占78%;美洲-万人,占15%;欧洲-万人,占5%;大洋洲-万人,占1.7%;非洲10-25万人,占0.3%。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73%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万)、泰国(万)、马来西亚(万)三国,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左右。
世界上居住华侨华人万以上的有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秘鲁、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10国;居住华侨华人10-万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巴西、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居住华侨华人1-10万人的有文莱、老挝、朝鲜、韩国、尼泊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比利时、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马、危地马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鲁、阿根廷、厄爪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圭亚那、苏里南、塔希提、西萨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广东省政府网数据,广东籍的华人华侨有多万,广府籍多万,潮汕籍多万,客家籍多万。另有福建数据,福州籍华人华侨有多万,闽籍客家华侨近万。故各省客家华侨共约万左右。[2]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闽南籍的陈嘉庚、李清泉、郑周敏、黄奕住、李光前等,广府籍的骆家辉、容闳、陈宜禧、陈启沅、陈芳等,福州籍的黄乃裳、林文镜、曹德旺,陈清泉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张弼士、叶亚来、李光耀、罗芳伯等,潮汕籍的陈慈黉等,广西籍封奕敏等,他们都是华人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皆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的精神。
一般来说华侨祖籍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广东省较多有梅州市达多万[3],其次较多的还有江门市,达多万,汕头市多万,揭阳市(包括普宁市)多万,广州多万。福建省最多的泉州市近万,较多的还有福州市多万。
城市览表(不精准)
广东省:江门广州梅州汕头惠州普宁潮州揭阳汕尾东莞中山佛山开平深圳珠海河源湛江茂名肇庆云浮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防城港钦州北海崇左桂林
福建省:厦门南平福州泉州莆田宁德龙岩漳州三明
浙江省:杭州宁波衢州青田丽水舟山余姚象山宁海慈溪鄞州奉化镇海温州湖州台州临海
江苏省:苏州无锡镇江连云港常州扬州
其他省区:
河北:保定
山东:济南日照青岛
东北地区:沈阳长春抚顺
湖北:武汉、天门
海南:文昌万宁
安徽:安庆
江西:上饶九江
北京
潮汕华侨及港澳台三胞人口的总数达0多万,与本地人口数量相当。其中华侨多万。
潮汕各县市区的华侨及三胞(含揭西普宁饶平等部分潮汕客家)分布:
潮州市
:本土人口36万华侨及三胞人口42万
:本土人口万华侨及三胞人口83万
:本土人口万华侨三胞人口82万
汕头市
:本土人口80万华侨及三胞人口68万
:本土人口43万华侨及三胞人口40万
:本土人口28万华侨及三胞人口29万
:本土人口万华侨及三胞人口万
:本土人口万华侨及三胞人口万
:本土人口8.2万华侨及三胞人口14万
:本土人口75万华侨及三胞人口93万
普宁市(揭阳代管)
:本土人口万华侨及三胞人口万
揭阳市
:本土人口68万华侨及三胞人口31万
:本土人口万华侨及三胞人口70万
:本土人口95万华侨及三胞人口57万
:本土人口万华侨及三胞人口42万
丰顺县(梅州市辖)
:本土人口70万华侨人口52万大埔县(梅州市辖)
:本土人口50万华侨人口55万
福建省
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余万人,分布于五大洲的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万,占福州市总人口的三份之一强。香港、澳门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福州乡亲,而且在一些落后国家、小而偏僻的地区如巴巴多斯、马绍尔、安提瓜、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
泉州籍华侨华人总数达.93万人,分布在多个国家、地区,90%分布在东南亚。泉籍华侨、华人在万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在10万人以上的有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美国、加拿大。旅居港澳地区的泉籍乡亲有77万多人,其中香港69.42万人、澳门5.85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万人)祖籍泉州。
本土人口.45万人
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多万人、祖籍晋江的台湾同胞多万人。
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多。
本土人口30.31万人
现有旅外华人、华侨21.27万人,台湾同胞达30万人分布在世界33个国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有新华人华侨1.62万人,其中香港同胞5.37万人、澳门同胞0.86万人
本土人口92.18万人
旅居海外侨胞9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有90多万人,分布在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一带为主
本土人口万余人
旅居海外的南安籍华侨华人万人、港澳同胞20万人、台湾同胞达万人。华人华侨遍布于东南亚和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西欧等36个国家和地区。
本土人口万
旅居海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多万,港澳同胞1万多人,台湾同胞达多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29个国家和港澳地区。
本土人口54万人
现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万人,其中华侨华人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47个国家和地区。台同胞有4万多人
30.50万人
籍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华人12.33万、港澳同胞0.34万
26.74万人海外华侨华人24万多人、港澳台同胞6万人多人。
17.10万人
共有华侨华人14.3万人,港澳同胞2.01万人,
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xz/2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