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世界企鹅日。世界上现存的企鹅共有18种,其中以帝企鹅身量最大,白鳍企鹅最为娇小。从南极洲到非洲,其实都可以见到企鹅的身影,不过伴随着诸多人为因素,它们的数量也在日益减少,世界企鹅日旨在唤醒更多的人意识到,不要让这些可爱的生命离开地球。
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很多新闻。过去的几个月里,《卫报》的一则新闻让我十分难过:由于气候变化和食物短缺,东南极的佩特斯岛(PetrelsIsland)的一个数量为1.8万对的阿德利企鹅种群遭遇了灾难性的繁殖失败,数千只新生企鹅只有2只成功存活,存活率不到1/。
小科普一:阿德利企鹅(向上滑动阅览)
这种长得敲级呆萌可爱的阿德利企鹅是南极最常见的企鹅。在企鹅家族中他们属于中、小型种类,羽毛由黑白两色组成,有一圈白色眼线,腿很短,走路摇摇摆摆看着蠢萌蠢萌的(和QQ企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但却是游泳健将,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70千米。冬天时它们常成群结队出现在浮冰或冰山上活动,春天一到即返回其陆地栖息处。
(阿德利企鹅和宝宝)
过去25年来,南极半岛最常见的阿德利企鹅的数量下降了65%。除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大量的捕鱼和旅游活动也是造成阿德利企鹅数目下降的原因之一。人类的过度捕捞,是在和阿德利企鹅抢夺本就有限的食物,导致它们觅食困难。而旅游则进一步压缩了阿德利企鹅的活动空间。或许,冰层的加厚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阿德利企鹅宝宝尸体?CNRS/IPEV/Y.RopertCouder)
独立于世界的尽头,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没有过人类文明的区域,因此对很多人来说,南极恐怕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我一向喜欢从绘画的角度解读这个世界,而如果地球是一幅水墨画,那南极就是这画中最后一片留白。
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地方发生这样的事,怎能让人不难过。而难过之余我更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还有办法挽回么?
所以,当绿色和平的“守护南极”项目邀请我去南极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让我可以用我的眼睛去观察南极,用我的身体去感受南极。也许亲自见证过那里,就能为我的迷思找到解答。
今年2月,我乘坐绿色和平的破冰船“极地曙光”号,一路南下到威德尔海。出发之前,我满怀希望,以为可以看到生活在南极的所有企鹅种类:3种阿德利企鹅和2种帝企鹅;可实际上,我只见到了3种阿德利企鹅,始终没能见到心心念念的帝企鹅,成为了此行最大的遗憾。
(木版画帝企鹅)
(《帝企鹅日记》)
企鹅在南极生活的历史已经有4千万年,今天,仍有约万对企鹅年复一年在南极繁衍后代。帝企鹅或许是最能代表南极的企鹅,但我们却越来越难在南极觅到它们的踪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同样因受到气候变化和食物短缺的影响,帝企鹅的数量已经不到60万只,其物种状况为“近危”。《自然》杂志的一篇研究预测,到本世纪末“帝企鹅的数量可能减少多达33%”。
我不禁联想到一种已经成为历史的动物——大海雀。作为第一种被正式命名为“企鹅”(penguin)、也是唯一一种生活在北半球的企鹅,大海雀因为人类的捕杀,于年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在南冰洋上的航行里,有两件接连发生的事给我的感触最深。第一件是晕船。几米高的海浪把“极地曙光”号拍打得剧烈摇晃,以至于我一整天只能保持躺着的姿势,听着屋内物品因碰撞而叮当作响。那时我才意识到,能以36公里/时在这样的海洋里游泳的巴布亚企鹅,其实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动物。
(正在游泳的巴布亚企鹅?DanielBeltrá/Greenpeace)
小科普二:巴布亚企鹅(向上滑动阅览)
(也叫白眉企鹅、绅士企鹅)体形较大,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嘴细长,嘴角呈红色,眼角处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显得眉清目秀。是企鹅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时速可达36公里,首选食物是南极磷虾。
终于离开风浪区后,我们登上了一个叫“企鹅岛”的小岛,在那里生活着一个几百只规模的帽带企鹅种群,以及成群的海豹。尽管穿着全套的防寒设备,但裸露在外的皮肤还是能感受到风的凛冽。岛上的帽带企鹅大部分都聚在一起,迎着海风笔直地站在乱石间,间或有一些好奇心重的企鹅主动走近我们,但无论是站着的还是走着的,我能感受到企鹅对我们这些来访的客人没有一丝戒心,何谈敌意。
(南极“半月岛”上的帽带企鹅与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PaulHilton/Greenpeace)
小科普三:帽带企鹅(向上滑动阅览)
也叫南极企鹅。南极企鹅这个说法很有趣,千万不要认为,在南极的企鹅全都是南极企鹅哦。记住,脸上有一条线的就是帽带。这个企鹅在南极诸多岛屿和陆地上,看到的几率最大。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企鹅蠢萌、可爱,我也不例外。但这次近距离的接触体验以后,我对生活在南极这片“苦寒之地”的动物们、对他们不息的生命力,心生敬意。
(在企鹅岛)
而我也渐渐找到了迷思的答案。如果说气候变化是造成这次企鹅繁殖灾难的“天灾”,那食物短缺就是“人祸”。
作为南极食物链的关键物种,南极磷虾(krill,起源于挪威语,意为“鲸的食物”)与几乎所有南极野生动物密切相关: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一口可以吃公斤磷虾;企鹅的粪便因为吃磷虾而变成了可爱的粉红色;多种鲸和海鸟每年会迁徙数千公里,就为了去南极吃磷虾;食蟹海豹的牙齿甚至进化出了专门用来吃磷虾的过滤结构。
(示意图:磷虾是南极食物链的关键物种)
而人类与南极的交集,也与这小小的磷虾有关。始于年,人类开始捕捞南极磷虾,主要用于人类食用、制作含Omega-3的保健品、饲料甚至宠物食品。而近年来磷虾捕捞作业正在越来越靠近企鹅、鲸和海豹的繁殖区域,这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处于繁殖季的动物的“粮食安全”。
小科普四:南极磷虾(向上滑动阅览)
(南极磷虾)
南极有着丰富的磷虾资源,磷虾主要生活在距南极大陆不远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尔海的磷虾更为密集。有意思的是,有时磷虾集体洄游竟形成长、宽达数百米的队伍,每立方米水中有3万多只磷虾,从而使得海水也为之变色:在白天海面呈现一片浅褐色;夜里则出现一片荧光。
(正在捕食磷虾的座头鲸)
磷虾之于企鹅与人类,到底对谁更至关重要,高下立现。
好在,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在南极设立海洋保护区,把磷虾捕捞船阻挡在保护区区域之外,给包括企鹅在内的南极野生动物一个不被侵扰的生存环境。-年,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或称南极大会)终于一致通过了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的提案,约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东三省面积的辽阔海域得到了保护。
(南极海洋保护区示意图)
而在今年10月,包括中国在内,25个南极大会成员国将对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的威德尔海保护区的提案进行讨论,一旦通过,这将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成为超过0种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当然也包括磷虾,包括企鹅。
在中文里,企鹅的“企”字是象形字,不仅形似一只站立的企鹅,而且意味着企鹅用企望的姿势守护自己的家园。当我在南极和帽带企鹅相遇的时候,我企望今年的南极大会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设立海洋保护区,守护南极,保护那里的每一个生命。
最后,请动动手指转发,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rkzz/1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