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巴巴多斯 >> 旅游景点 >> 正文 >> 正文

温尼伯历史与现代交叉融合的多元文化

来源:巴巴多斯 时间:2019/4/26

如果你想在加拿大寻找一座兼具历史韵味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温尼伯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在历史上,这里既是土著居民的贸易中心,又是加拿大女权主义运动的始发地;现在,你不但仍然可以在这里找到英国、法国和爱尔兰人的殖民痕迹,而且可以看到艺术气息浓郁的现代设计和时尚涂鸦。

温尼伯(Winnipeg)是加拿大中部草原省曼尼托巴(Manitoba)的省府和最大城市,距离加美边境只有大约公里。其中心位于红河(theRedRiver)和阿西尼波因河(theAssiniboineRiver,名字来源于原住民Assiniboine部落)的交汇处。

浑浊的红河河水

对很多人来说,温尼伯并不是加拿大很有名气的一座城市。然而,如果你对文学、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话,温尼伯,甚至整个曼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你慢慢探索、仔细回味。

~1~

“曼尼托巴”在土著语中是“精神所在之处(aplacewherespiritlives)”的意思,是加拿大的“阳光之都”。曼省议会大厦是游览温尼伯市的必到之处。同英国的市镇议会大厦(厅)一样,加拿大的省市议会大厦也是免费对外开放的,而且会有导游免费定时引导游客参观游览。

远远地,你会看到欧式风格的议会大厦。圆形拱顶之上,一个右手举着火把、左臂怀抱金色麦穗的24K小金人在自由地奔跑(点击放大可见)。这个由法国艺术家雕塑、年11月21日安放好的GoldenBoy,一百年来一直是曼省最重要的象征。麦穗象征着曼省这一农业大省的丰收果实,火炬则象征着对年轻人加入未来希望大业的召唤。

尚未走近大厦,五位女性的等身铜像雕塑便赫然映入眼帘,这便是加拿大政治史上著名的“五位名人”或“五勇士”(TheFamousFive,orTheValiantFive)。

年,这五位知识女性发起了“人案”(PersonsCase),主张妇女是“合格的人”,所以必须拥有出席参议院的资格。

“五位勇士”中的领军人物是NellieMcClung(–年),加拿大作家、社会活动家、妇女参政权论者和政治家。年,曼尼托巴成为加拿大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和竞选公职权的省份,主要是通过她的努力。

时任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为“五勇士”揭匾。(图片来自网络)

省议会大厦正面及前面的广场。同所有的英联邦国家的省市议会大厦前一样,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位于最醒目的位置:

一进入大厅,便是视觉上的震撼:

两只与曼省常见动物北美野牛(bison)成年后一样大小的的青铜雕像温厚而有气势。建筑物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产自曼省当地的廷德尔石(TyndallStone)——一种乳白色的石灰岩,带有从内至外的深色斑纹;平滑的岩石给人一种挂毯般的感觉,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建筑和装饰。

据导游介绍,站在这个圆形拱顶之下的墙边发出的任何声音都可以在墙壁的其他位置听到,这使人联想到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

这座近百年的建筑保养如新:

廷德尔石的天然花纹清晰可见:

围合在一起的议会大厅体现的是温馨与平等:

墙壁和顶部的绘画、摆设的雕塑,均代表着公平与正义:

议会大厦背面,维多利亚女王的塑像端坐正中;曼省妇女获得选举权周年的宣传标识遍布各处,更加凸显了温尼伯这座城市的政治地位和魅力。

~2~

在曼尼托巴这片土地上,土著民族至今已经生活了数千年之久。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人现在习惯于用"Indigenouspeoples"而不是"Aboriginalpeoples"来指称加拿大境内的土著民族,因为他们认为“Aboriginal”更像一个特定的法律术语,而"Indigenous"则更接地气,包含原住民(theFirstNations,居住在北极圈以南)、因纽特人(Inuit,居住在北极圈以内)和梅蒂斯人(Métis,欧洲来的法国人同当地的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在美国,泛指一切混血人。)

17世纪末,皮货商开始进入曼省的纳尔逊河和温尼伯河两河流域。年,皇家宪章将流入哈德逊湾的所有土地授予了英国公司,这片土地上的所有贸易自此便归英国人管理。英国对这片土地的殖民也自此开始了。

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加拿大政府开始磋商设立曼尼托巴省。在此过程中,梅蒂斯人争取身份和自治的呼声也达到了高潮。他们于年发起的“红河暴动”最终促使加拿大政府于年创立了曼尼托巴省。

漫步在温尼伯市中心,不仅欧洲殖民者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而且有纪念碑告知游客落难的苏格兰人在此定居的历史。

年代末至年代早期,受苏格兰高地清理人口运动(theHighlandClearances)的影响,苏格兰的很多男女老少家园被毁,被迫离开祖辈耕种的土地,冒着死亡的危险流落到世界各地:加拿大、美国、海地、古巴、巴巴多斯、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年,在Selkirk第五代伯爵ThomasDouglas的帮助下,一些苏格兰人在今天温尼伯附近的红河河谷定居下来。他们把从家乡带来的小麦种到地里,从而开创了曼省最早的农垦生活。

温尼伯市中心的景点之一“交易区”(ExchangeDistrict)来源于该区最初的谷物交易(-年)。这个由30个街区组成的地区在年被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包含了温尼伯最古老的区域。

从下面酒店的名称,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它们往日的繁荣: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既承载着往日的辉煌,又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据下面的纪念牌介绍,由上面照片中以及周围的建筑构成的建筑群,见证了温尼伯从一个普通的移民安置地成长为加拿大西部大都会中心的历史变迁。该地区保存完好的银行、货栈和早期的“摩天大楼”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温尼伯在金融业、制造业、批发分销和国际粮食贸易等领域的成就。然而,这种繁荣景象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美国的大萧条而终止。

TheForks(叉子)农贸市场也是温尼伯重要的历史景点之一,因位于红河和阿西尼波因河的交汇处而得名。时至今日,这所市场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而且一直是早期土著居民的聚会地。在温尼伯成为殖民地之后,它又成了欧洲皮货商、梅蒂斯水牛猎人、苏格兰殖民者、内河船工人、铁路先驱和数万移民的聚会地。

年,因其见证了六千多年的人类活动而具有的文化景观地位,TheForks农贸市场被列入加拿大国家历史景点,全年对外开放。

市场外景及入口处:

琳琅满目的特产:

座无虚席的美食广场(FoodCourt),在此品尝了温尼伯风味的英国国菜——炸鱼薯条:

~3~

温尼伯的建筑既具有历史的厚重,又具有欧洲的遗风。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这里的建筑也呈现了现代化的趋势。现在的温尼伯,已经是一座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并置、嫁接和融合的城市,并因居住群体的不同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

市区街景:

加拿大的铁路史是早期华人移民和土著居民的血泪史。现在的加拿大铁路非常落后,速度很慢,乘坐率也很低。

温尼伯火车站很大,也很干净,但是里面寂静空旷:

由于温尼伯冬季特别寒冷,市中心的主要建筑物之间都由下面照片中的空中步行廊道链接:

当我站在街上拍摄这个廊道时,不得不变换不同的角度才能把它拍成现在的样子。见此情景,两位逛街的当地女性走向前来,问我是不是记者。我诧异于她们的问题,于是便听到了她们的解释:因为温尼伯太有魅力了,经常有各地记者和作家前来采风,她们热爱这座城市。我瞬间被感染。

温尼伯的建筑及绘画艺术非常著名,壁画和墙壁艺术也非常引人注目:

带金属围墙的戏剧舞台:

在市中心看到唐人街,倍感亲切。同我以前参观过的唐人街一样,温尼伯的这片华人早期居住区也已经变得冷冷清清:

位于郊区的皇家加拿大铸币厂(RoyalCanadianMint),印加元和别国硬币的地方(另一处在首都渥太华,由此可见温尼伯在中西部的经济地位。):

广场上飘扬的国旗意味着该铸币厂为它们的国家铸造了硬币。右边第一个是加拿大国旗,第二个就是中国国旗。

与这些建筑相比,位于市中心的温尼伯市市政大厅反而显得低调、清雅而秀美:

站在TheForks市场旁边加拿大人权博物馆的“希望之塔”塔顶俯瞰红河与温尼伯城区:

(参见加拿大人权博物馆(CanadianMuseumforHumanRights))

温尼伯市对建筑的保护体现了温尼伯人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在市中心,我看到了下面的纪念碑:

廷德尔石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AnArchitectofThePeople

ThisparkisdedicatedtothememoryofEdwardCetinsky,anarchitectwhoworkedfortheCityofWinnipegfromuntilhisuntimelydeathinattheageof39.ItwashisvisionthatgaveusOldMarketSquareahavenforpeopleintheheartofthecity.

把市中心的一片地建成公园,只为纪念爱德华·西金斯基——温尼伯的一位普通建筑师,因为,正是在他的坚持下,“老市场广场”才得以保留,市中心的人们才得以拥有一片休憩之地。他无愧于“人民的建筑师”这一称号。

假如世界上的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建筑师,假如每座城市都会如此尊重敢于直言的有识之人,这个世界就会留下更多的温暖记忆。

~~End~~

相关阅读:

加拿大人权博物馆(CanadianMuseumforHumanRights)

爱上英国国菜——炸鱼薯条

欢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lyjd/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