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巴巴多斯 >> 国家象征 >> 正文 >> 正文

从经济作物的演进史中看到人类的变迁糖的

来源:巴巴多斯 时间:2020/10/24

看过了茶叶、咖啡、棉花,这次来看看糖

对于糖,无论是哪个人种,只要是由原始人进化来的,我们的基因里都留有对于甜食的渴望,一如人类简史中所描述的,我们的老祖宗一看到甜食,第一个反应就是尽可能多的吃,吃饱,吃到撑,因为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而这种源自基因的行为到了现代,就变成了我们的负担

尽管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糖是西方人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早在17世纪左右,糖却是奢侈品,只有富人阶层或权贵之士,才可以消费得起它。然而,这一切在17世纪发生了改变,原因是欧洲在美洲建立的糖料种植殖民地的兴起,糖由此变得便宜、广泛普及且风靡一时。现如今,曾经的奢侈品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糖曾一度仅出现在社会精英阶层的餐桌上,但到19世纪时,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即使是在贫穷的工薪阶层中也不例外。这也是为什么直到20世纪中期,糖仍是数百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各种食物和饮料的重要成分。尽管现在,报刊媒体一提及糖,就认为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它不仅是导致人们身体欠佳的主要元凶,也是全球肥胖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健康组织最为关切的问题

现在,全球用糖总量令人震惊,特别是那些产糖国的消费量最大,包括巴西、斐济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均每年消费50千克糖。其他国家的糖消费量也只是略低一点,如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地区的人早在年后就开始消费糖。前辈们食糖的情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是受大量含糖快餐和气泡饮料的影响,这类饮食含糖量都极高。不过,其中的甜味不再是来自蔗糖,而是玉米或化学甜味剂

由于食物和饮料中普遍含糖,因此糖原料的种植也遍布全球。甘蔗广泛种植于热带地区,而糖用甜菜主要种植于温带地区。不过,推动糖风靡全球的主要催化剂却是蔗糖。起初,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小规模种植蔗糖,只是为了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从地中海的种植园引进甘蔗种植,再到大西洋岛屿引进甘蔗种植,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洲引进甘蔗种植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甘蔗经由非洲奴隶(其也被奴隶主运往大西洋彼岸)种植并加工成糖,这大大改变了糖的分布情况,同时也改变了西方世界的味蕾

在19世纪,当欧美列强结束内部纷争,开始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他们将糖料种植经营模式移植至其他地区:印度洋岛屿、非洲、印度尼西亚、太平洋岛屿及澳大利亚。但无论糖在何地种植生产,当地的糖料种植园主都会遭遇到劳工问题。他们通过引入契约劳工,以解决这一难题。从巴西到夏威夷,这一个个种植园成了外来人口的家园。他们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种植园,从事艰苦而又繁重的种植工作

即便艰辛如斯,但糖料种植的收益却向种植园主和投资者们证明了其价值,但种植园的发展也切实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糖料种植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从17世纪的巴巴多斯岛到如今的佛罗里达大沼泽地,一直以来,糖料的种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然而直到现在,人们才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与此同时,糖料种植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成本的损失,如16世纪时巴西的第一批奴隶、斐济的印度契约劳工、夏威夷的日本劳工,以及19世纪末运往澳大利亚的南太平洋诸岛居民。糖料种植曾是个产出极难的行业,是靠奴隶和契约劳工的辛勤劳作,才使糖这一奢侈品逐渐变成我们的日常必需品。在18世纪到20世纪这大约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糖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日常饮食的必需品

显而易见,糖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使得人们喜欢并最终依赖于它。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在19世纪数百万人在日常饮食中更喜爱用糖,只要有机会,人们便种植甘蔗,以满足他们对糖的渴望。到19世纪后期,即便是在较为寒冷的气候下,人们也可以种植甘蔗了。糖用甜菜的种植首先兴起于欧洲,然后传播至北美广袤的地区,这满足了全世界对糖日益增长的需求。约1个世纪后,随着化学甜味剂和玉米甜味剂的发展,甜料的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到20世纪末,人们对糖的需求量大约每年增长2%,部分原因是日益扩大的人口规模所需,也因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改善所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倒十分像18世纪和19世纪的西方人,开始喜欢上甜食或甜饮。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他们对甜料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从美洲国家的奴隶开始种植甘蔗那一刻起,糖就变得举足轻重、至关重要,一度成为政治、经济乃至国际争端的根源。即使在当下,糖仍然是各国之间和国际组织内部激烈争论的话题。由于受到人们对糖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驱动,从而把各种利益、各类商品及其价格混为一体,令人费解。所有这些又将不同的生产者、消费者、国际组织及其协议编织成一张全球网络。在人们普遍认同糖确实对身体有害这一观念的同时,却仍然渴望更多的糖——这令人不解、捉摸不透。事实上,现在医学已经证实,糖对身体有害。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禁糖

但是,“糖对身体有害”这一论断绝非最近才提出;当下如若认同糖是对我们有害的,那么,它是否曾对我们有利?其实,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糖在诸多方面始终都是有害的,不仅对种植糖料的劳工(非洲奴隶和契约劳工)而言如此,对糖料种植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是这般。我们现在认识到,尽管糖是导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身体状况不佳的罪魁祸首,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以令人咋舌的数量来食用糖。糖一如既往地大受欢迎——甚至更胜往日。从数量上来看,人们的食糖总量已达到历史最高峰。但是,人们依然钟情于糖

那么,以上种种,皆源于何种原因?为什么数亿人偏爱食用且依赖于糖呢?如果“糖对身体有害”确有其事,那么,为什么单单糖这种普通的商品可以令全世界的人如此沉湎其中呢?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食糖能带来内啡肽的增加,造成心情愉悦的反应,而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在提醒自己,吃甜食能解压,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现代人的日常饮食已经充斥着各种来自糖的添加剂,即使我们不额外的摄取饼干、巧克力、奶茶等等,我们的糖摄入量也已经徘徊在临界线上了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每日摄入超过剂量,我们的身体会像老祖宗留下的基因机制一样,把糖转化为脂肪囤积起来,好了,胖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着改变这种嗜糖的习惯,用啃竹子代替,或者舔舔手指?

但仍旧膜拜历史中这样一条特殊的发展路径,让我们跟着这种作物,看到了经济的发展

Version:TheStoryofSugarHonor:(Britain)JamesWalvinOctober2nd,Chellsie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xz/18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