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8日,一年一度的厦门“常春藤杯”高校校友会羽毛球团体赛又开赛了。这是一个在广大校友中知名度并不高,但天大厦门校友会羽毛球队却无比重视的比赛。
作为常春藤高校联盟最早的参与高校,天大从第一届就开始参加这个赛事,可惜那个时候,连校友会组织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根本无法认真筹备参赛,结果自然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随着天津大学校友会的重新设立,校友成员逐渐增多,校友组织愈发规范化,羽毛球战队的实力也在慢慢增强。从最初的羽球爱好者临时凑数,到校友会定期的羽球活动,再到越来越多潜藏高手的浮现,经过四年征战,天大羽毛球队已逐渐成型。但是,有个遗憾始终横亘在队员心头挥散不去:四年了,每年比赛天大战队都是一轮游,从未冲出小组赛。虽说队员们奋勇厮杀,比赛胜负难料,战绩也逐年好转,但想从本就孱弱的羽毛球底子上,找到能够扭转乾坤的神兵利器,实属困难。每个队员,都是因为自己的喜好,在来到厦门后的这些年中,靠热情和毅力半路出家,攒下这点功底。要如何在高手如林,校队班底的各大院校中脱颖而出,取得一定成绩呢?只能相信勤能补拙,熟能杀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训练。
众所周知,羽毛球双打比赛中,配合十分重要,赛前训练和搭档磨合能够最大化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队里的队员们都有工作,空闲时间也都各有安排。想把大家凑一起训练,然后在不同的队员中进行组合搭配尝试,做出最优选择,真心不容易。有些人,下班晚;有些人,离得远;更有些队员,五十多岁的年纪,每周要打五六场球,体力也吃不消。但是每个队员,都克服了自己的困难,尽可能地参与每一场训练。像邱福强师兄和陈齐师兄,每周都有四五场球,但仍然满厦门奔波来参加训练;蔡振兴校友周末要回泉州照顾妻子,就在工作日晚上增加训练场次;林伟任师弟不管感冒发烧,一场不落,全勤参加;更不容易的还有陈文锋师兄和林希圣师兄,工作忙碌之余依然在训练场和赛场上担当主力角色。队里的每个人,都为着同样的目标,尽最大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
今年的比赛,我们签运不济,小组赛时就遇上了联盟最强三届冠军四川大学、去年旧敌华南理工大学以及今年的黑马,第一次参赛的中北大学。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决定战略放弃与四川大学的对抗,让各位队员以热身赛的姿态上场,活络身手。然后重点观察华南理工与中北大学的实力分布,合理排兵布阵,避强取弱,最后以3:0的成绩复仇华南理工,2:1的成绩拿下中北大学,以小组第二晋级淘汰赛,终于实现天大羽毛球队四年来零的突破。虽然在之后的淘汰赛阶段,抽签碰上曾经的冠军队伍同济大学,不幸落败,但是对于天大羽毛球队,这仍然是我们走的最远的一次。
来看看队员们的英姿:
年度羽毛球参赛队员名单:
1.79级机械-林希圣
2.84级土木-陈文锋
3.86级环境-邱福强
4.86级电化学-林杰
5.89级医仪-陈齐
6.00级环境-黄明娜
7.05级测控-蔡振兴
8.07级工业工程-修立斌
9.13级化工-林伟任
激烈的羽毛球赛事是运动员和观众共同的盛宴。赛场上,运动员们奔跑跳跃、闪转腾挪、你攻我挡、精彩纷呈,为每一个球拼尽全力。赛场边,啦啦队们也是狂欢呐喊、声嘶力竭,为运动员每一滴汗水喝彩。身为运动员,在场上能够深深的感受到场下的每一阵声浪带来的激情;而转身到场下观战,又不停的为每一个辛苦得分振奋雀跃。在这里,非常感谢到场的拉拉队员们,包括黄永清、颜锦坡、郑俊慧、朱宗伟、游志强。汹涌的助威浪潮能够极大的鼓舞队员的士气,像重庆大学掀翻全场的加油喝彩声,硬生生帮助他们的队员在关键场次逆袭同济大学,从而愈走愈远,杀入决赛。
作为常春藤联盟的重要成员,天津大学在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角色,即使在羽毛球这样的弱势项目上,我们也在积极努力,为获得一个更好的成绩不断前行。在此,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校友们,可以加入我们,改变我们这个有着明显天大特色(男多女少,老强少弱)的球队,为成为常春藤联盟一流强队而奋斗!
07工业工程修立斌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qh/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