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巴巴多斯 >> 国家气候 >> 正文 >> 正文

工业革命正传17纳尔逊之血

来源:巴巴多斯 时间:2021/5/8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上文书讲到,英国海军的一名中尉,乘快船返回英国本土。海军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打了一个打胜仗,特拉法尔加在哪儿啊?在西班牙的最南端,没几步对面就是北非了,就在直布罗陀海峡里。航回英国本土要绕过西班牙葡萄牙,路过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然后到达英国本土的最西南角,这地方就是康沃尔郡。这个军官就是从康沃尔郡的法尔茅斯登陆的,这地方离开伦敦好几百里地呢。所以这个中尉11月4号登了岸以后不敢停歇,直接上马狂奔,去伦敦报捷。一直到了11月6号凌晨他才跑到海军部。一见海军大臣就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却丧失了纳尔逊勋爵!

这是大英帝国海军在19世纪关键的一仗,从此大英帝国将统治世界的海洋一百多年。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说起来话长了。当时各国联合起来对付拿破仑,英国当然也是非常积极的一个。大英帝国就是欧洲的搅屎棍。人家玩儿的是打地鼠的模式,欧洲大陆谁最强,就联合其他国家把这个最强的打下去。拿破仑最强,那就先打他了。

拿破仑也明白,英国是个搅屎棍。他想的是先把英国一棒子打晕了,然后回过身来,在收拾背后的德国人和俄国人。他调集了50万大军在多佛尔海峡边上驻扎,天天加紧训练要登陆英国。拿破仑知道英国海军厉害,没关系啊,拿破仑花了好几千万法郎打造战船,准备登陆英国。打不赢没关系,只要大队人马冲过这几十公里的海峡,上了岸就行。不管打赢打输,反正英国一定被打蒙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再插手欧洲大陆的事务。

假如海军实在是不行,打不过英国人,拿破仑不打英国了。那么也可以起到声东击西的效果,拿破仑也可以突然把这支军队调往东线,德国人和俄国人一定想不到嘛,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后来他还真是这么干的。

维尔纳夫

法国最大的军港是在土伦,是在地中海里面,不是面对着大西洋的那一面。拿破仑任命维尔纳夫担任舰队的司令。这个维尔纳夫当年跟着拿破仑远征过埃及。他是亲眼看着纳尔逊带着皇家海军打得法国舰队全军覆没的,维尔纳夫的心理阴影面积那是相当大的。法国舰队只有两艘船漏网,维尔纳夫就是那条漏网之鱼。所以啊,这个维尔纳夫见到纳尔逊就肝儿颤。维尔纳夫当个参谋军官是不错的,但是担任决策者就显得优柔寡断了。

拿破仑给他的命令是去加勒比海一代袭击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维尔纳夫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实际上,拿破仑想玩儿个调虎离山,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是英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财源,岛上产出大量的甘蔗,可以产出大量的糖。糖在当时赚钱可是赚翻了。打巴巴多斯,可以调动英国军舰去美洲。然后拿破仑再命令维尔纳夫迅速回航,到多佛尔海峡和大家汇合,攻打英国。

可是维尔纳夫一头雾水啊,你叫去那就去吧,他从土伦港出发,要去加勒比海一带。可是你必须躲过纳尔逊的封堵啊。人家就在港口外边等着呢。趁着纳尔逊去了撒丁岛。维尔纳夫赶快溜了。纳尔逊看来当守门员是不行,当前锋还不错。好几次都让人家从眼皮底下溜走了。上次让拿破仑溜了这回让维尔纳夫溜了。纳尔逊还有个坏毛病,就是他总是认为法国人会去埃及。他一发现维尔纳夫的舰队不见了,他就认为是去埃及了。他火急火燎追到埃及,发现人家根本没来。后来才得到情报,维尔纳夫去了加勒比。这时候法国人早就和加迪斯港的西班牙舰队汇合完毕,一起去加勒比海了。纳尔逊紧追不舍,但是也差了将近一个月的航程。

安提瓜

所以说,这个维尔纳夫第一步干得不错,达到了拿破仑的目的,的确是把纳尔逊给调走了。维尔纳夫到了加勒比海,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就在四处转悠等着命令。拿破仑的命令需要送到海边,然后派好多船分头送出去,因为没人知道维尔纳夫的具体位置。而且还怕船被英国人拦截,要知道法国是没有制海权的。送命令只能撞大运,一来二去很耽误事儿。维尔纳夫那边情况并不好,很多人病倒了,也得不到什么补给。他在安提瓜岛附近得到消息,纳尔逊追来了,到了巴巴多斯,正好拿破仑的命令也是让他回欧洲,维尔纳夫就坡下驴,抹头就跑,赶快回欧洲吧。走的仓促,连补给都没装多少,后来在大西洋上遇到了风暴,整个舰队被折腾得一塌糊涂。

拿破仑的命令也很有意思,如果遇到情况A,你就到多佛尔海峡这里和大部队会合,如果遇到情况B,你就到布列塔尼半岛待命。如果遇到情况C,你就带着舰队绕着英国本土转一圈,从北边的北海拐到多佛尔海峡和大家汇合。遇到情况D,你就带着舰队去加迪斯港待命。

拿破仑这哪是命令啊,这是菜单儿点菜啊。维尔纳夫也晕了,皇帝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怕猜错了拿破仑发火。但是他的舰队都快断粮了,而且很多人都生病了。怎么办?就近到加迪斯靠岸吧。他就去了加迪斯港。

拿破仑得知维尔纳夫去了加迪斯港,气的暴跳如雷。他攻击英国的计划完蛋了,他派人到加迪斯接替维尔纳夫,然后把舰队带回土伦港。但是他不打算告诉维尔纳夫,想搞个突然袭击。有点类似雍正爷派岳钟琪突然夺了年羹尧的兵权一样。海军部的人想再给维尔纳夫一个机会,派人通风报信了。你快出去找英国人打一仗吧,拿破仑嫌你太没出息了,你打个漂亮仗,说不定拿破仑气就消了。维尔纳夫只好马上出港往地中海方向走。等接替维尔纳夫的人到了加迪斯,维尔纳夫都走了3天了。

特拉法尔加海角

当时没什么风,船走得很慢。结果在加迪斯港附近的特拉法尔加海角,维尔纳夫的舰队被纳尔逊给截住了。其实维尔纳夫略占优势,他是33艘船,对方是27艘船。但是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士兵不如英国人训练有素,而且士气低落。外加维尔纳夫看到纳尔逊就肝儿颤,有心理阴影,所以根本打不过英国人。

纳尔逊昨天晚上把所有的舰长叫到自己的旗舰胜利号上开作战会议,详细制定了对法国舰队的打法。而且他给了每艘船足够的自由发挥的权力。但是到了第二天真的跟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打起来的时候,什么都顾不上了。昨天制定的计划全都抛到一边去了。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很常见的事情,哪能像拿破仑那样开列abcd啊。

纳尔逊的信号旗,含义是“英格兰希望大家恪尽职守”

英国人分为两个分队,像两把刀一样把法国人的一字长蛇阵切成了好几段。纳尔逊发出了一条简单的命令:“英格兰希望大家恪尽职守”,皇家海军就像虎入羊群一样,扑向法国舰队。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也都拼了,英国人也吓了一跳,法国人火力很猛啊,当然啦,人家知道不拼命就完蛋了。

英国的军舰和法国人没有代差,大家都是风帆战舰,吨位也相仿。但是英国炮速度快,炮手水平高,打得非常准,法国和西班牙人的水平就差很多,怎么打都打不中,所以英国船迅速就冲过来了。离近了以后就是一场混战。而且这几天风力很小,敌舰接近了以后,想跑都跑不掉。双方在近距离上开炮,一时间木屑横飞,到处都在着火。打了几个钟头,基本大局已定,法国人还在做最后的挣扎。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在追击法国最小的一条军舰“敬畏”号,别看这条船最小,但是打得最英勇顽强,贴着胜利号连续开炮轰了15分钟。最后不得不靠古老的接舷战来解决问题。纳尔逊在甲板上被敬畏号桅杆上的狙击手击中,子弹直接贯穿胸腔打碎了脊椎骨,被人抬进船舱。舰队在副手科林伍德的带领下,几乎全歼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最后连司令维尔纳夫都被俘虏。英国人大获全胜。

纳尔逊中弹

纳尔逊躺在船舱里,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但是他好歹听到了最终的胜利。他早就知道,自己必定会迎来这样的结局,他在以前的战争里已经失去了一只手和一只眼,都是靠着纳尔逊的医生贝蒂高超起死回生。但是,幸运不会总是眷顾他,这一回贝蒂医生也无能为力了。纳尔逊让人剪下了自己的一绺头发,和订婚戒指一起带给了他的未婚妻。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谢上帝,我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然后就永远闭上了双眼。“胜利”号上所有火炮进行了一次齐射,以缅怀这位英国最伟大的海军将领。

这场海战,英军人阵亡,人受伤。法国和西班牙这边是人死亡,人受伤。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中,有12艘被俘,7艘完全丧失战斗力,1艘正在起火燃烧,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罗陀。晚上一场大风暴来袭,受伤的船只全都沉了。英国人一艘船都没沉。英国人完胜,而且是以少胜多。

纳尔逊的死讯传回英国,海军大臣半晌无言,悲痛甚至压倒了胜利的喜悦。国王乔治三世甚至黯然垂泪,他说道:“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应该哀悼还是应该高兴。国家取得了英格兰海军历史上最辉煌,最果断的胜利,但它已得不偿失”。普通民众也沸腾了,纷纷写诗赞颂纳尔逊。英文的、拉丁文的,成千上万的书信寄往报馆,报馆的都受不了,用现在的话说叫刷屏刷爆了。最后这些诗还编辑成一本书出版了。可见当时的人对纳尔逊已经崇拜到了什么地步。

纳尔逊的遗体并没有按照海军的传统抛进大海,必须带回英国国葬。那么如何保存纳尔逊的遗体呢?贝蒂医生把遗体泡在酒桶里带到了直布罗陀。贝蒂医生是爱尔兰人,他的医术高超。要知道在舰队里当随船医生,经常要动手术截肢的,那个时代,动手术简直是非常疯狂野蛮的行动,达尔文他们家两代行医,家里人也希望达尔文子承父业。可是达尔文干不了这一行,他进了手术室就头晕,血腥味扑鼻,锯下来的断胳膊断腿随地乱扔,动手术需要好几个壮汉按住病人,主刀医生要在几十秒内把病人的腿给锯下来,一来是无法止血,二来是没有麻药,时间长了病人根本撑不住。可见那个年头动手术是很恐怖的事儿,病人在撕心裂肺的哀嚎,血在到处的流淌,地板都被染红了。那年头手术室基本上跟屠宰场没啥区别。

威廉·贝蒂医生

为什么说贝蒂医生的水平高呢?就拿特拉法尔加海战来讲,他治疗的名伤员中有96名幸存下来,其中包括11名截肢者中的9名。根据年的统计,手术死亡率是33%,坏一点是46%。可见贝蒂医生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平。他是个出色的医生。他出主意,把纳尔逊的尸体泡在了酒桶里,带到了直布罗陀。那个时代,用酒精来防腐不是新鲜事儿。我们今天觉得很新鲜,泡标本不都是用福尔马林吗?也有用酒精的,侧重点不一样。

后来流传这各种传说,说是把纳尔逊抛在兰姆酒酒桶里,船上的水手们在酒桶上打了个洞,偷喝里面的酒,说是借点儿纳尔逊将军的精气神,这是大补啊。我总是想起国内某种药酒里面泡着条蛇之类的,想不到英国人口味也这么重啊!所以后来兰姆酒就有了个外号叫做“纳尔逊之血”。但是贝蒂医生专门写书反驳这种观点,因为他用的是白兰地,不是兰姆酒。他觉得白兰地更好。但是辟谣也没用,还是有兰姆酒给自己名字叫什么上将牌,还有的酒吧就叫纳尔逊上将之类的。反正蹭流量的就有一大批。

即便用酒泡着也无法防止尸体的腐败,腐败产生的气体甚至冲开了酒桶的塞子,把看守的人吓得魂不附体,他以为纳尔逊要诈尸。后来才发现是腐败产生的气体导致的,大家虚惊一场。

纳尔逊的棺椁和灵车

好不容易到了直布罗陀,在那里换成铅制的棺材,别用酒桶了。在里面还是灌上了白兰地,还有樟脑和没药防腐,等胜利号修好了,一起回英国。到了英国本土当然是隆重的国葬。先是铅棺材外边套了一口木棺材,这口棺材是用当年打沉的拿破仑的旗舰东方号的桅杆木料做的,贝蒂医生趁这机会给把纳尔逊的尸体内脏取出来了,这样有利于防腐,那颗要了纳尔逊性命的子弹也取出来了。尸体已经保存了快80天了,快要撑不下去了。后边的葬礼还是不要展示遗体了,否者会吓到公众的。

富丽堂皇的“彩绘厅”

先是停在海军学院的彩绘厅里停灵3天,供普通民众悼念。然后沿着泰晤士河运到海军部停灵一个晚上。第二天由32位海军将领和位上校带着1万士兵护送灵柩去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葬礼。安葬在了大穹顶的正下方。可见他获得了多高的荣誉。即便到现在,英国人还是认为他的是最伟大的人之一。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纳尔逊位列第9位。

纳尔逊葬礼

英国海军在那一百年里面都是世界最强大的。英国是个岛国,要是没有海上贸易,那根本就撑不住。拿破仑妄图封锁英国,倒霉的是他自己。恰好是前一天刚打了一个乌尔姆大捷,拿破仑正高兴呢。乌尔姆就是爱因斯坦的出生地。紧接着特拉法尔加战败的消息传到了拿破仑的耳朵里,拿破仑当然很不爽了。没办法海里就是打不过英国嘛。没办法,陆地上打个胜仗压压惊吧。果然后边的奥斯特里茨会战成了拿破仑战略战术思想的光辉典范,后边的6年里,在地上没人打得过他。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会战

尽管拿破仑一沾水就不行,但是他对纳尔逊评价非常高。他认为法国海军的船上都改挂上纳尔逊的画像,好好向人家学习学习。纳尔逊赢得了对手的尊敬。那么那个被俘虏的维尔纳夫呢?他被英国人抓了,但是允许他参加了纳尔逊的葬礼。过了半年多,允许他回国。他回国以后在一个小旅馆里住着,他还希望继续为军队服务。但是根本没人理他。后来他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左胸中了5刀,心脏中了1刀。警察判定这是自杀。大家都明白,这哪里是自杀啊,谁有这么大本事往致命的地方连捅6刀的?想必是拿破仑派人暗杀的吧,拿破仑是恨死他了。人之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这位反正是——不得好死。

下回再说……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独家播出的

《科普经典解读课》

吴京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qh/19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