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年汇改首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一年多以来人民币贬值8.02%。也就是说,兑换1万美金,相比去年8月11日,目前要多付元人民币!
从9月中下旬开始,换汇的人数也开始逐渐增多。中行一理财经理表示:“最近咨询和换美金的人确实比较多,银行对于换汇的管理也比较严格,1万美金以上的汇兑,要提前2个工作日预约,每日最多只能换1万美金,连续换汇不能超过4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如果要兑换完自己每年5万美金的额度要在一周以上。”
小编的同事也算了一笔账,去年人民币贬值期间,她刚好去了一次美国旅游,一口气换了2万美金,当时换的汇率是6.26左右,一年过去了,一下变成了6.72,贬值了8%,一想到当时因为“懒”,并没有把剩下的1万多美金换回人民币,就觉得赚了很多!
人民币跌了,海外资产配置火了,不仅换汇的人排起了长队,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也是一售而空,那么除了这两种,还有什么别的渠道可以配置海外资产呢?小编做了个整理:
一、通过合法购汇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每个居民每年可合法购汇5万美元。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可通过充分利用家人的配额,购入数十万美元的外汇。
这些外汇可以存入美元账户赚取利息,可以购买以美元计价的股票、债券、基金、黄金等资产,也可以通过各类中介购买全球的不动产等。
二、通过购买QDII产品
目前,境内居民投资境外金融市场产品,可以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不过,据外管局9月份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市场QDII的总额度只有.93亿美元,而这个额度自去年至今一直保持不变。
其中,保险共有.53亿美元的额度,信托有77.50亿美元的额度,银行有.40亿美元的额度,包括券商、公募基金在内的证券类额度有.5亿美元。
三、通过港股通购买港币计价股票
今年以来,港股通余额以每月数十亿,乃至百亿港币规模的速度消耗。截至8月16日深港通额度取消这一消息宣布当日,港股通总额度尚余人民币亿元,已用82%的总额度。
8月17日至9月7日期间,港股通持续净买入共计人民币亿元,截至9月7日,港股通总额度尚余约人民币93亿元。若总额度限制未取消,按照沪港通机制规定,若总额度余额少于每日额度,下一个交易日不得不停止接受买入申报。
分析人士称,在今年港股通净买入大幅增加的背后,是境内资金避险的需要。由于港币挂钩美元,而人民币是浮动汇率货币,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通买入以港币计价的股票,来实现资产与美元挂钩。
四、通过在港购买保单
在香港刷信用卡、银联卡等方式购买有储蓄、理财功能的大额保单,近年来开始火热,这无疑也反应出境内居民对冲人民币贬值的热情。
有机构称,购买房产需要资金量较大,而购买股票则需冒较大风险。香港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障功能少、理财产品属性强的储蓄型保险,更加适合普通老百姓进行海外资产配置。
不过中国保监会提醒,香港保险不受大陆法律保护,存在汇率、政策、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退保损失大等风险。
人民币贬值,4类人最“受伤”
那么,人民币贬值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换到外国的商品和服务。有哪几类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利益中受损呢?
第1类:海淘族
海外代购市场非常火爆,其价格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从国外海淘、代购的商品价格一般会比在国内专柜购买的便宜30%左右,有些甚至能便宜一半。现在,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样的商品,算下来从国外海淘、代购可能跟在国内专柜直接买的价格差不多了。
第2类:留学者
对于留学美国的学子而言,意味着同样的人民币,所换取的外汇比以前少。银行人士透露,人民币此轮急跌,也造成一些留学生家长的恐慌,兑换美元的家长可以先兑换一部分美元放在账户里,预防汇率波动风险。
第3类:旅游党
对普通百姓来讲,人民币贬值影响最大的大概就是出国旅游了,部分旅行社为了摊薄成本,提高境外游的报价。
第4类:A股股民
人民币与A股走势多数存在高度相关,人民币贬值或伴随着A股的下跌。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地产等相关板块走弱,拖累整体大盘;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将导致热钱流出。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可以借助国内一些较灵活、收益率相对较好的优质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不管人民币后市如何发展,成为国际货币是大势所趋,是否参与汇率投资,都不要有太大的恐慌情绪,未来变幻莫测,且看且行!
获取更多新鲜资讯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qh/1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