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诗雅
简介:北理珠布莱恩特项目级会计学(4+0)学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院长名单(dean’slist)及奖学金。
目前被哥伦比亚大学(常春藤名校)、纽约大学(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第29)、罗切斯特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名校录取并获得多所学校奖学金,毕业后将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
经过4年紧张充实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我即将本科毕业,赴美国开展新一轮的学习生活。4年的大学学习生涯,我早年播种的希望种子经过不断悉心浇灌,发芽生长,并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
心怀梦想,规划长远
早在高中的时候,我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制定了较长远的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虽遇挫折,不言放弃。在大学四年,我一边完成大学本科学业,一边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完善计划。
了解自我,明确目标
新西兰教育者NeilD.Fleming提出了VARK学习模型理论,他认为不同的人会偏好不同的学习风格,主要分为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读写型(Reading/Writing)和动觉型(Kinesthetic)。在大学期间,我发现我更偏爱视觉型学习风格,并喜欢用图像和数据处理事情,比如在朋友向我问路的时候我更偏向与画一份地图给她而不是口头表述,在收集到信息的时候我更喜欢用图表展示出来而不是文字,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会考虑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优化购物软件商品推荐功能及解决安全性问题。根据VARK的测试结果以及对其他因素的考虑,我在大二决定考研方向是商业分析专业(BusinessAnalytics)。为了更好地培养把数据转换成图像的能力,我自学了Tableau和PowerBI。我认为学习技能,最终目的不是技能的本身,而是要学会如何运用技能,并且以技能为载体实现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学习这两个软件让我更加坚定学习商业分析专业的决心。
(右一)
撕下标签,挑战自我,人生有无数种可能
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很多标签,它们可以快速地向别人展现我们自身的独特性,但是,它们也会导致刻板印象。当一些比较片面的标签一遍一遍地在脑海中重复,人们往往就会信以为真。很庆幸我当时勇于抛开一些标签,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与很多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同学相比,我的标化成绩并不算优异。在大二的时候,我得知全美top30的学校非常注重GPA成绩及实习经历。在大三,我的标化成绩没达到理想分数,我调整策略,加强专业能力学习,充实实习经历。为了能让自己的背景和商业分析专业更加匹配,我在Coursera上自学Python和Mysql,在论坛上查找R语言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学习这些技能之后,我开始寻求实践的机会。我先后在咨询公司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运用所学的技能解决项目问题。实习实践培养了我数据化思维,提升了我与商业分析专业的契合度。虽然提升背景的过程很辛苦,需要不断平衡课业和课外自学的时间,但是我很感激这段时间中给予我鼓励的家人和朋友们。他们的帮助使我摆脱迷茫,不断纠正错误和重新认识自我,更全面地去探知自己的能力范围,争取更多的机会。
(中间)
细心准备,沉着应对
除了标化成绩的保持和个人背景的提升,我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积极与申请学校沟通,充分做好面试的准备工作。在递交申请后的等待时间里,我会一直和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更新我的申请材料。我也会在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qh/1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