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导师Grant
本科旅游管理
大二转专业至金融
硕士罗切斯特大学金融专业
现实习于国内某私募公司
CFA一级
当小白遇上不靠谱的中介
作为一个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留学小白,为了学金融,我在大二努力转专业到金融系,并且早早就坚定了去美国读金融硕士的想法。
申请其实不只是大四的那几个月,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记得大二开始我就有意识开始准备托福和GRE了,没事儿就拿出单词背,天天刷托福红宝书,不论是骑车还是走路都在往耳朵里灌着BBC或者VOA。大三又去伯克利进行交换,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提前熟悉了美国的学术环境,积累了很多学习经验。
申请时我找了一个名气蛮大的中介,但却发现了各种不靠谱……老师的知识水平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工作态度也一般,甚至在写的文书里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语法错误。但最严重的问题是写出来的文书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可以套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所以最后我还是全部推翻,自己重新写了一篇。
这般苦逼的经历让我常会给申请的学弟学妹说,找中介前要了解它的辅导模式,看是否科学,可能会有哪些弊端。大多数传统中介可能只有一个文书老师、一个选校老师,还有一个总调度,给你协调时间和计划。文书老师可能一次会写上百封文书,用模板大量“机械性”产出,至于你到底有什么特点,他怎么可能了解呢?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我对第一个文书老师不满意,调度又给我换了一个老师,但还是有问题。最后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总结下来,真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能够自己把握节奏是最重要的!
但我知道对于很多留学小白来说,把控节奏是很难的,所以很多同学都很依赖中介。现在做了棕榈导师,开始辅导学生后,我也发觉作为一个申请者,去了解不同机构的指导模式是很重要的,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同时一定要保留申请的主动性!
顶尖平台,处处是学霸
申请结果还不错,我收到了罗切斯特、哥大、UIUC、佩珀代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offer。手握着这么多offer,我突然犹豫起来不知该选哪个。问了很多身边的老师同学、学长学姐,罗切斯特的金融项目确实赫赫有名,在业界口碑也很好,于是我就开始了17个月的进修之旅。
在罗切斯特的日子,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罗切斯特金融系可以说是金融研究的第一线,课题很厉害,全世界的大牛学者都会聚集于此。在这里的学生背景也很强,学霸大牛环绕,你会见识到真正优秀的人是如何设定目标、规划人生的,不自觉就开始奋斗精进。
罗切斯特的金融课程设置比较固定,必修课比较多。因为有了很多学年的改进经验,不断精益求精,使得大多课程都非常经典。教授也大多毕业于斯坦福、MIT等名校,还有很多名声赫赫的业界大牛。内容上偏理论化,以培养分析师的角度出发,量化金融的课程较少,公司金融的内容比较多。
它的项目设置也比较灵活,有11个月或17个月两种选择,17个月的时长可以多给你六个月的签证去找工作,还是很人性化的。
课堂上和很多同学组队进行groupwork的经历还让我记忆犹新,大家一起熬夜、一起分工讨论,导师会保证每个小组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最大程度锻炼你的交流合作能力。
在一个大牛丛生的环境中,成长是飞速的。但我铁打的“中国胃”一直改变不了。从衣食住行到文化环境,我还是习惯国内的氛围。毕业后思考再三,我决定直接回国发展。所以入学第二年年初,我就开始往国内投简历了,求职是一场长线作战,投简历就持续了半年。所以决定回国的小伙伴,求职一定要早做准备,早点开始。
留学是好,但你了解自己吗?
很多时候,面对辅导的学弟学妹,我会问他们:“为什么要留学?为什么想这个专业?”
但好几次都有人迷茫地回答:“留学好啊,听说这个专业很好啊。”
我想很多同学迷茫的本质,不是不了解学校和项目,而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就容易为了申请而申请。具体讲,我带过申请BA和金融的学生,在申请前不仅要了解项目的设置,也至少要先规划毕业后的初步计划,是留美还是回国。
这两种选择,所对应的选校、选专业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在美国金融项目一般比较少,更多的是MFE(金融、金数)或者数学相关的项目,就业市场上紧缺的是有量化背景的人才。所以有留美意向的同学,需要有意识选择偏quant(量化)、编程的项目。
同时在美国找工作,地理位置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我在“村”里呆了一年后的深切感触~要知道很多careerfair和大公司都集中在大城市,如果你是在“村”里,这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交通成本。所以要着重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
如果决定回国,不仅要像之前提到的那样早做准备,在选校上要考虑到学校的排名和名气、专业的就业范围等等,这对回国就业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同时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在本科时期多考一些证书,包括CPA、CFA、司法考试等等,对回国就业也大有帮助!
而这些选择的基础就是了解自己。本科的时间不仅仅需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多和学长学姐、业界前辈聊天,不要只拘泥在校园环境中,多去培养今后的社会思维。你可以尽可能多做高质量的实习,了解不同的工作性质,不断思考这个行业适不适合自己。在不断实践中一定要发现自己喜欢什么,关键是一定要勇敢去尝试。
还有同学和当时的我一样,很确定自己喜欢的就是金融,也一定要走金融这条路。却开始担忧:金融是不是没可能在美国找到好的工作?当然不是。我身边有金融专业的大神在美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当然ta在各方面都很突出优秀。可以说很多结果还是看个人,个人实际能力才是根本!
最后一点,有同学可能认识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短板,在申请中不占优势,会很焦虑:“我绩点低,是不是没机会了?”“我实习经历少,申请美国是不是不可能了?”其实美国高校的录取是一个多维度考虑的过程,如果你的GPA低,但你有突出的实践经验,或别的突出奖项等等,他依旧会考虑你。
所以要认真客观认知自己,更不要妄自菲薄,作为棕榈的导师,我想帮助更多同学正确认知自己,客观规划未来~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自己申请的问题,欢迎来报名我的个人门诊,我会尽最大能力为你答疑解惑!
这次受棕榈邀请来为大家做免费一对一咨询,如果你:
对金融、商业分析等商科专业感兴趣
(专业选择、课程设置、发展前景)
想获知一手的硕士申请全套攻略
(学术背景提升、人脉搭建、申请秘笈)
想了解转专业申请的有效建议
(先修课、实习工作、背景提升建议)
······
那就赶紧来报名我的门诊吧!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量帮助每一位有梦想的小伙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gjqh/1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