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氛围——中国政法大学
政法大学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法大,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于年始建,坐落于北京市,由中国教育部直属,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是北京政法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工程”“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年复办。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1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年成为国家“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该校位列“计划”、“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立格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截至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其他在编科研机构6个;新型研究机构10个;国家“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协同4个。
政法文献记录
截至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全校共计拥有纸质文献总量达.6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电子期刊59.16万种。[16]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以法律政治类图书为主的图书馆。该馆不仅收录了自年以来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法律文献与学术著作,还较为全面地收录了自晚清以来的各类法律出版物,包括法典、法规、判例辑纂等。
政法专业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司法考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儒学院、中欧法学院等21个教学院。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英语、德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17个本科专业。
政法目标
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数百名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随着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
师资力量
截至年1月,学校拥有教师人,教学科研岗教师中教授人,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25%。截至年12月底,学校有5位终身教授;有5人荣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有8人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荣获“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7人荣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2人,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国际交流
截至年1月,学校先后与54个国家和地区的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有实质合作的世界五百强高校占比超过60%。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数百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9年又新增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从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挪威共建4所海外孔子学院。
END
文案
霍佳丽
图片
源于网络
编辑
许帆
责编
王志杰
审核
教学信息委员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dxdm/2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