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省联考江苏模拟)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D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代的时代特征——学术下移。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周天子的官府行为下移到诸侯,再下移到士大夫甚至私人,这促进了书籍的流动及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术的繁荣,D正确;材料与私人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具体反映”的说法表述有误,排除B;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无关,排除C。2.(·八省联考江苏模拟)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B本题以郡国庙制的兴衰为切入点,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叙述的是中央对郡国宗庙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数量庞大的郡国庙;汉武帝时期采取一系列举措解决王国问题,如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等等。结合题干所述“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可知这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儒家独尊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已完成,故A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C项错误;废除郡国的宗庙与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不吻合,故D项错误。近些年多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如:类题1:(·全国Ⅰ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注意:实现了与加强了都是表示程度的词,但二者并不一样。题干这一做法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不等于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类题2:(·全国Ⅰ卷)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年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八省联考江苏模拟)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祗。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祗,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D本题以城隍信仰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城市功能、政府管理等方面)。解题关键注意材料所给的时间(唐中期以来);现象(官府祭祀城隍——民众信奉城隍——城隍神格更高影响更大);题设(限制词“源于”——指向根本原因)。A项,政府在城隍信仰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并非根本原因,排除;材料与儒学面临挑战无关,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财富作用削弱,排除C;唐中期以来,城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地位更加重要,到了宋朝,城市商业打破了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凸显,同时城市对政府财政收入的作用加大,因而城隍受到官府重视和百姓崇拜,因此D正确。扩展1:商品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类题1: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类题2: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扩展2:政府在社会文化(风俗)方面的引导作用。类题1:明代以前,关庙主要集中在“燕赵荆楚”之间,但在作为关羽“敌国”的原吴国地区,关羽信仰较为淡漠。明万历年间,关羽被朝廷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成为司科举之命的“武曲星”。从此,江南文士积极修建关庙,关羽信仰逐步在民间普及。这反映出A.政府引导社会文化整合B.儒家伦理纲常开始普及C.南北文化格局发生剧变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类题2:(·北京)《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类题3:(·浙江冬季)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扩展3:以城隍信仰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政治文化)。类题:(·八省联考广东模拟)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繁荣市镇经济4.(·八省联考江苏模拟)下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文学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书法帖学兴起,碑帖印本广泛流通·绘画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C.科举制度完善D.市民文艺兴起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材料所给的时间——宋代;现象——“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碑帖印本广泛流通”“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题设——起直接作用的因素(限定词: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印刷技术发展对上述文艺领域的变化起到了直接作用,故A正确;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发展壮大,适应市民阶层的文艺大量涌现,但这并非直接因素,B、D排除。科举制的完善与材料信息并无直接关系,C排除。类题:(·上海)公元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5.(·八省联考江苏模拟)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阳明心学。材料所给的时间——明朝中后期;现象——①出现要求冲破天理束缚的思想家;②罗汝芳重新诠释“良知”;③汤显祖受罗汝芳思想影响在其作品中凸显“情”字;题设——这说明(即题干材料能够解释说明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重要思想,罗汝芳显然是发展了心学,而汤显祖的作品又受到罗汝芳思想的影响,因此戏曲创作受到心学发展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封建等级观念,更没有提及其受到强烈冲击,A排除;材料主要意思是思想家的思想观念影响了文学创作,而不是文学创作如何迎合市民需要,B排除;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仍然是官方统治思想,统治地位并未动摇,D排除。扩展:影响文艺发展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思想观念、个人因素等)类题1:(·江苏)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类题2:(·全国Ⅱ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类题3:(·全国课标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类题4:(·全国Ⅱ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类题5:(·全国Ⅲ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类题6:(·北京)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dxdm/1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