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权贵专属
△与奴隶制同时并存△破坏生态环境、耗尽资源△全球政治争端的源泉糖一一高度政治化的商品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詹姆斯·沃尔韦恩是英国约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和知名作家。
在其长期研究种植园经济史、奴隶制和社会史的过程中,作者深刻地洞察了西方殖民国家如何在新大陆残酷地压迫原住民和奴隶,以及西方殖民国家是如何利用战争、文化、制度、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彼此倾轧,导致世界格局动荡。
此外他还经历了英国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作者的研究经历和生活阅历使他善于用一种生命网络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和思考世界。
糖的历史也是全球化的历史读者阅读此书后,可以更好地把这种从历史的、宏观的、联系的和多维度的视角来认识世界的能力迁移和运用到其他领域,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做出判断。正如译者所言,我们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是“警醒国人重新思考我们与糖的关系、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相信透过此书,也有助于处于‘今日之中国’的读者形成对‘中国之中国’敏锐的洞察力,拓展其‘世界之中国’的宽阔国际视野,进而努力推动‘未来之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作者简介
詹姆斯·沃尔韦恩:英国种植园经济史学家、社会史学家、英国约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和知名作家,年入选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年由于他所做出的学术贡献,被授予英帝国官佐勋衔。精彩试读
在19世纪,当欧美列强结束内部纷争,开始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他们将糖料种植经营模式移植至其他地区:印度洋岛屿、非洲、印度尼西亚、太平洋岛屿及澳大利亚。但无论糖在何地种植生产,当地的糖料种植园主都会遭遇到劳工问题。他们通过引入契约劳工,以解决这一难题。从巴西到夏威夷,这一个个种植园成了外来人口的家园。他们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种植园,从事艰苦而又繁重的种植工作。即便艰辛如斯,但糖料种植的收益却向种植园主和投资者们证明了其价值,但种植园的发展也切实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糖料种植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从17世纪的巴巴多斯岛到如今的佛罗里达大沼泽地,一直以来,糖料的种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然而直到现在,人们才完全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与此同时,糖料种植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成本的损失,如16世纪时巴西的第一批奴隶、斐济的印度契约劳工、夏威夷的日本劳工,以及19世纪末运往澳大利亚的南太平洋诸岛居民。糖料种植曾是个产出极难的行业,是靠奴隶和契约劳工的辛勤劳作,才使糖这一奢侈品逐渐变成我们的日常必需品。在18世纪到20世纪这大约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糖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日常饮食的必需品。显而易见,糖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使得人们喜欢并最终依赖于它。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在19世纪数百万人在日常饮食中更喜爱用糖,只要有机会,人们便种植甘蔗,以满足他们对糖的渴望。到19世纪后期,即便是在较为寒冷的气候下,人们也可以种植甘蔗了。糖用甜菜的种植首先兴起于欧洲,然后传播至北美广袤的地区,这满足了全世界对糖日益增长的需求。约1个世纪后,随着化学甜味剂和玉米甜味剂的发展,甜料的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到20世纪末,人们对糖的需求大约每年增长2%,部分原因是日益扩大的人口规模所需,也因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改善所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倒十分像18世纪和19世纪的西方人,开始喜欢上甜食或甜饮。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他们对甜料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侵请联系)每日·鹿森△鹿森上下杭店营业时间:9:00-22:00门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jinxue.com/dxdm/18395.html